青龙河:河中鱼翔浅底 河岸风景如画
青青河边草,绵绵思远道。站在大亚湾霞涌青龙河上的青龙桥上远望,河水淙淙,自北向南日夜不休奔流入海。河的两岸,紫色的牵牛花点缀着郁郁青青的水草,河面上不时有白鹭飞过,河中鱼翔浅底。
数百年来,青龙河滋养了沿岸上角村、义联村多个村庄一代又一代村民,也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。进入新时代,青龙河正在“一河一策”精准治理中焕发新生,在村庄规划、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青龙河从鱿鱼湾水库引流而下,河岸可见郁郁葱葱的龙眼、荔枝等果树。水库下方约一公里处,是一个当地网红打卡点——上角村园岭岗民宿村。
园岭岗村民小组村民世代居住在山下。上世纪60年代,由于鱿鱼湾水库灌溉,园岭岗经常遭水浸。大约在1965年,村民们将整村搬迁,从山下搬到民宿村现址。随着村子人口增多,上世纪90年代初,村民们陆续离开老屋,回到靠近公路的地方盖新房,老房子渐渐荒废。
2016年底,偶然路过园岭岗老屋村的福建人尤小仙,被这些整齐规划却已荒废的老房子吸引。他辗转找到园岭岗村的老村长,提出了村企合作、盘活老屋的计划。达成合作后,尤小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,将一间间原本破旧的房间变身成温馨舒适的客房。
距离园岭岗民宿村不到一公里处,是远近闻名的清泉古寺。继续沿青龙河而下,便来到了上角村曲楼村民小组。这几年,曲楼村民小组正大力引进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,村中的农家小院“画语塘”就是代表。2022年7月,70后画家王仟租下曲楼村民小组里一座荒废的老旧农家小院,用了两个多月时间,将其精心打造成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艺术馆。
青龙河还流经上角村上西村民小组。穿过一条龙眼、荔枝树掩映的水泥村道,眼前豁然开朗,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在眼前展现。这里是霞涌街道近年来复耕复种的主要农田之一,正被打造成集水稻种植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“美丽田园”。稻田里修建有一条长长的游览栈道。秋收时节行走在栈道上,看金色的稻浪在蓝天白云下翻滚,格外心旷神怡。
离开上角村,青龙河穿过石化大道来到青龙桥。这座桥是河流的一个明显分界点:青龙桥以上是原生态河道,桥以下则是近年来经过整治的河道。
站在青龙桥往下看,河道两岸修建有人行栈道,河床宽阔,河水清浅,不时有白鹭从水面掠过。数百年来,青龙河从北向南,流经上角村园岭岗、曲楼、上西村,以及义联沙排和下莲塘后,在距离霞涌港口600米左右处与下沙河汇合,然后流入霞涌渔港、汇入大海。
霞涌渔港两岸除了传统渔村霞新村和新村村,还新建起了一栋栋高大、漂亮的商住楼,距村庄几十米远就是烟波浩渺的大海。
新村和霞新是大亚湾的两个传统渔村,有着深厚的渔家文化底蕴。这些年,游客们到霞涌除了欣赏滨海风光,赶一场妈祖诞或杨包庙会,也是必备的节目之一。新村村依靠丰富的滨海资源,吸引众多创业者开发民宿,将村庄打造成远近闻名、深受游客欢迎的特色民宿村。2021年,新村村获评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”。霞新村则通过开展“一名党员、一面旗帜”专题活动,以农村垃圾清理、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,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。村里还结合旅游产业规划发展多种经营,开展渔家乐、渔家游等经营活动,带领村民致富。
随着当地经济发展,上世纪90年代开始,青龙河沿岸村庄许多村民外迁,流域内进驻了养殖场,河水遭到污染,河床淤积,河岸也渐渐杂草丛生。所幸的是,青龙河从2013年开始整治。10年来,河流生态逐渐恢复,重现人水和谐美景。
青龙河综合整治工程分一期、二期。一期工程整治河段从霞光二路开始至青龙桥下游终止,整治河道长度1.614公里,主要任务以排涝为主,并结合环境美化对工程进行整治,达到“20年一遇24小时排干”的排涝标准。2015年5月,该工程完工验收。
青龙河综合整治工程(二期)项目整治范围是青龙河下游从霞光二路到青龙河与下沙河交汇处,整治河涌长233.59米。工程整治内容包括河涌拓宽疏浚、新建堤防、防汛道路、相关配套及附属工程;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,工程级别定为4级。该项目于2016年11月开工,2017年12月完成整治。
除了河道整治,大亚湾区还开展青龙河流域农业面源治理工作。青龙河上角村上西村民小组段正建设生态沟渠,河道保留着原生态,岸边树木杂草丛生。河道里放置有种着美人蕉的生态浮岛,河水清澈,时常可见小鱼游动。
河流名片
青龙河
青龙河发源于大亚湾区最高的山峰——铁炉嶂,自西向东流入鱿鱼湾水库,出水库后为平原,自北向南经园岭岗、曲楼、上西、沙排、下莲塘,在距离霞涌港口约600米处与下沙河汇合流入霞涌渔港出海。河流全长8.39公里,集雨面积13.47平方公里。
来自大亚湾发布
转载请注明:五六六 » 大亚湾霞涌青龙河从鱿鱼湾水库引流而下,河岸可见郁郁葱葱的龙眼、荔枝等果树。水库下方约一公里处,是一个当地网红打卡点——上角村园岭岗民宿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