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走进澳门】风格独特、内有乾坤 两座百年康公庙不容你不知
话说,澳门半岛有两座康公庙,一座位于美副将大马路、普济禅院侧;另一座位于十月初五日街,庙前是康公庙前地。两座康公庙的风格截然不同,但各具特色及艺术价值,今日小编就带大家快速游览一下两座百年古庙。
消灾解难
十月初五日街康真君庙
位于十月初五日街中段的康真君庙,始建于1860年,属澳门文物名录的“纪念物”。庙址原来濒海,相传有木制康王神像浮至,居民于是建祠奉祀,后来于咸丰十年(1860年)建成庙宇。据《澳门创建康真君庙碑记》所述,当时该区经常遇到火灾,有风水师建议建一座庙,藉神力之助来消灾解难。
康公庙建成后至今,基本上保持建庙时的格局,门堂供奉花粉夫人,正殿供奉康公真君,左为南海广利洪圣大王,右为西山金圣侯王。偏殿则供奉六祖圣佛及华佗先师。
庙宇屋顶采用硬山屋顶,主路两侧的山墙墙头,按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,属土式山墙,在澳门的庙宇中不多见。庙顶正脊有彩色灰塑的脊饰,外墙两侧的砖雕与大门上方的壁画,加上木雕和石雕,给人华丽的感觉。
望厦康真君庙
朴实无华却“禾秆冚珍珠”
望厦康真君庙位于美副将大马路、普济禅院侧,据庙内的铜钟刻志,该庙的历史可追溯至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,光绪三年(1875年)重修。庙宇亦为三路一进的建筑(主路两侧为偏厅,没有水巷分隔)。
相比十月初五日街的康公庙,这座望厦村遗迹的建筑较平实朴素,规模也较小,屋顶采用人字山墙,屋脊亦没有太多装饰。然而,这座庙宇却具有鲜为人知的艺术价值。
上图为庙内发现,清末著名画师杨瑞石的壁画。杨瑞石,活跃于清同治至宣统年间,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壁画师,其艺术风格对当时岭南,特别是珠三角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;从落款可知,壁画是光绪年间重修时绘制。
入庙拜神以外,这些不能错过…
说到康公庙,或许十月初五街的相对较为人所认识,其中一个原因是近年在康公庙前地举行的“康公夜市”。
康公庙前地的路面保留了大片原始的条皮石,皆因昔日十月初五街是澳门的繁盛街道之一,康公庙前地摆卖的小贩甚多,形形色色,多种多样。每到康公诞,空地更会搭建大戏棚,邀请省港名班,上演神功戏,观看的观众甚多。
虽然,经过一段衰落的日子,但至2017年有民间组织筹办“康公夜市”,自此成为澳门首个流动型夜市,引入各式各样地道美食、文创零售产品,设有老少皆宜的互动游戏和嘉年华活动,期望能够吸引旅客及居民走入社区消费和游乐,盘活旧区。
想知道更多详细介绍,请按“阅读原文”,查阅151期《澳门》杂志。
来自澳门特区发布
转载请注明:五六六 » 澳门半岛有两座百年康公庙,一座位于美副将大马路、普济禅院侧;另一座位于十月初五日街,庙前是康公庙前地。两座康公庙的风格截然不同,但各具特色及艺术价值